众所周知,“广东三宝”之首的江门市新会陈皮,是用地道新会大红柑的果皮制作的;但过去几百年来其品种繁殖,都采用“圈枝”的方法,恐怕知道的人就不算多了。
江门市新会大红柑学名“茶枝柑”,根系发达,其种苗繁殖,传统是在母树上“圈枝”,以禾草缠上泥土,让它生根,长成树苗后移植到大田,以这种方法育苗种出的,俗称“圈枝柑”,被视为是最正宗的新会柑,其果实偏小,果皮较薄,果味很好,制陈皮质量极佳,但抗病虫害能力比较差,产量不高。
茶枝柑嫁接亲和性良好,上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技术人员利用这一特点,研究出以柠檬等其他苗木为砧木,通过嫁接方法培育种苗,以这种方法育苗种出的,俗称“驳枝柑”,其果子大,产量高,抗病力强,但质量逊于圈枝柑。
2006年,江门市新会陈皮、新会柑双双获得国家质检总局颁证,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又借助“新会陈皮文化”的翅膀,更得益于良好的植保技术,行业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目前新会大红柑种植约有3.7万亩,柑果年产量近3万吨,种苗的培育,基本上使用先进的“驳枝”技术。
在新会民间,传统观点认为“圈枝柑”最正宗纯种,能传承新会大红柑的基因。然而,目前整个地区传承“圈枝”技艺的已是凤毛麟角,以“圈枝柑”制作的新会陈皮非常稀罕,收藏价值甚高。新会“圈枝柑”陈皮成为高品质的追求,一皮难求。
江门市会城东甲村历史上是著名新会柑橘种植基地。清代,新会甜橙作为岭南佳果,曾被朝廷指定为贡品;新会橙有着数百年栽培历史,原主产于附城源清坊东甲,故以“东甲甜橙”“东甲老树橙”为代表。新会大红柑的“东甲柑”数百年来保持纯种至今,为“老树柑”圈枝繁殖,源远流长。新会俗语“圆身橙、扁身柑”,东甲柑橙的这一外形特点很突出。至今,东甲村仍有遗存“圈枝柑”生产,但也不是全部,目前约有600亩,弥足珍贵。
1,凡本网注明“来源:金农网”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金农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金农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友情提醒:本信息有几率存在投资风险,任何关于合作后的收益、回报内容均需谨慎对待,风险责任须自行承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6,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7,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是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 电子信箱请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