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大气污染治理仍是我国环保的重点攻坚方向,预计到2025年大气污染治理年市场规模约3200亿-3600亿元。据报告中多个方面数据显示,预计2021-2025年大气污染治理市场规模约为1.6-1.8万亿元,其中工业烟气治理市场约为4130-5360亿元,,机动车船尾气治理市场约为3000亿元,室内污染与油烟治理市场约为2350亿元。
日前发布的《2021-2030年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发展展望报告》透露了上述数据,该份报告由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主编;报告基于国内外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发展现状以及面临形势机遇的分析研究,进行了我国未来10年大气治理行业市场发展、技术装备、经营模式、 行业格局的展望,并提出了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发展的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截至目前,中国在近十年逐步成为全世界布局大气污染防治技术领域最热的国家,近十年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占比34.1%,年均增长率接近30%。排名第二、三的分别是日本和美国,占比为14.92%和11.22%,数量变化趋势较为平稳。但在核心专利分布方面,中国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核心专利数量仅占比5.6%,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美国、日本和德国,大多分布在在脱硫、除尘、脱硝等领域,专利质量相比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
在技术装备应用方面,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已达到或超越欧美发达国家标准,火电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多次修订、不断加严,直到火电厂全方面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受此驱动作用,国内静电除尘器、低低温电除尘器、湿式电除尘器、袋除尘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半干法脱硫等工业烟气治理技术总体已达到国际先进,部分技术实现国际领先,工程应用业绩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在核心材料与工艺装备方面,非电行业的中低温催化剂、高温过滤材料,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所用到的如氧化催化剂、特殊需求的活性炭、活性碳纤维、硅铝分子筛、陶瓷蓄热体、生物菌剂等,总体性能接近国外领先水平,部分关键技术指标与国外相比存在差距,但差距在逐步缩小。
在产业链方面,我国在工业烟气治理领域的产业链上游研发环节相比发达国家投入不足,基础研究薄弱;产业链中游烟气设备制造水平相比发达国家,规模大,成本优势显著,但质量仍有差距;产业链下游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运营服务等方面相比发达国家发展相对滞后。
报告称,国内从事工业烟气治理的骨干企业约20家,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有龙净环保、国电龙源、远达环保、菲达环保、清新环境等。火电烟气治理市场主要由上述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作为主要市场参与者。
从事废气治理的安徽紫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恶臭污染控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赵中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随着大气污染防治逐渐进入细致划分领域,仅恶臭污染催生的治理、监测和监管等领域的市场空间就有望达到千亿元量级。
上述报告同时表示,目前大气环保行业任旧存在恶性竞争,大气环保企业任旧存在资金紧缺、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不足等问题,亟待突破解决。未来将形成以国资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中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为主的行业竞争多元化格局。央企、国企纷纷入局,环保行业整合加速。大气环保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调研发现,目前,业内普遍希望建立大气污染物减排完善的政策法规和标准管理体系。在排放标准制实施后,关键配备技术指南,指导企业尽快实现达标排放。加强完善环保绩效评价体系,有力推动差异化控制措施落地。
同时,扩大所得税税收优惠范围,将脱硝设备、除尘设施、脱硫废水治理设备和VOCs治理设备等环保设备纳入“三免三减半”税收优惠范围。对新技术、新产品,特别是节能降耗、智慧控制等技术应用给予支持,对运营服务(第三方服务等)给予税收优惠。
上述报告建议,在政府端,逐步推动环保外部成本内部化,进一步实施财政奖补、税收调节、产能调节等激励政策。从国家层面加快制定非电行业推进超低排放差别化电价激励政策。同时建议政府结合《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的实施,继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继续对环境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加大处罚,提高违法成本。
在企业端,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总实力较强的企业要开展行业发展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瓶颈攻关,推进基础研究,推动本领域具有重大创新突破的新一代重大技术装备的开发应用,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小企业要通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在各自的细致划分领域做精做强做大。
此外,行业协会应加强完善诚信机制、外部监督机制、解决纠纷机制等,通过进行企业信用评估、产品质量认证、先进的技术奖励等方式规范带领企业行为,带领企业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不断的提高我国标准国际化水平和环保装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全国VOCs China大会展览将于3月24-26日举办【对外统称“气环会”,全面升级】
根据国家疫情防控需求,展会及会议的所有参与人员一定提前实名登记!现场凭身份证实名入场。
诚邀省市生态环境、工业等管理部门、以及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学、医药制造、橡胶制品制造、涂料油墨、塑料制品制造、电子工业、汽车制造、包装印刷、家具制造、表面涂装、半导体等重点行业用户或相关应用领域管理人员、研发技术人员或采购人员等组团到场免费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