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袋式除尘用滤袋技术方面的要求

发表时间 : 2024-05-10 17:22:20  来源 :   浏览 : 1

  6.1 一般要求检验 6.1.1 核对使用的滤料与其产品合格证相符合。 6.1.2 核对滤袋是不是满足滤袋产品加工图规定的滤料材质、单重、结构及尺寸、加工方法等技术要 求。 6.1.3 滤袋采用整幅滤料制成时,经纬向均需无拼接,袋口、袋底和加强层采用同种滤料。外滤式 无机纤维织造滤袋的袋口应采用非织造滤料。 6.1.4 目测滤袋表面是否整洁、无污垢、无疵点、无破损、无缝纫缺陷和余线 将滤袋对叠(筒形卷接缝纫线处于中心)平放在有灯光装置的检验台上,目测检查缝纫道数和线 的要求并无缝纫缺陷。 6.2.2 将滤袋对叠(筒形卷接缝纫线处于中心)平放在有灯光装置的检验台上,用钢直尺测量滤袋缝纫

  应先按图纸要求采用双针锁式缝把防瘪环缝在包布上,然后采用双针锁式缝将防瘪环两侧包布与滤 袋指定部位缝合,防瘪环两侧各缝两道(道距为 8~10 mm)重叠一次,第二圈缝纫的终点应超过第一 圈起始点且距离不小于 10 mm,参见附录 C。 5.2.6 缝线 滤袋缝线应选择与滤料材质相同或理化性能更优的材质,如使用与滤料材质不同的缝线,除考 虑理化性能外,还应使缝线的热收缩率与滤料的热收缩率相匹配。

  5 技术方面的要求 5.1 一般要求 5.1.1 滤袋所用的滤料应符合 T/CAEPI 21 和 T/CAEPI 24 的要求。 5.1.2 滤袋的制造应按照滤袋产品加工图纸规定的滤料材质、单重、结构及尺寸、加工方法等技术方面的要求 进行。 5.1.3 滤袋应采用整幅滤料制成,经纬向都不得拼接。袋口、袋底和加强层宜采用同种滤料。外滤式无 机纤维织造滤袋的袋口应采用非织造滤料。 5.1.4 滤袋在制造过程中应保持表面整洁,无污垢、无疵点、无破损、无缝纫缺陷和余线 合成纤维滤袋的缝纫

  5.2.1.1 合成纤维非织造滤袋袋身的缝纫应采用筒形卷接,将滤料交叠且交叠宽度不小于 12 mm,采 用针距为 6.4 mm 三针六线双链缝。缝线与滤料边缘的距离不小于 2 mm,参见附录 C。 5.2.1.2 合成纤维非织造滤袋的袋口、袋底的缝纫采用单针(缝两道,道距为 8~10 mm)或双针锁式 缝,重叠一次,第二圈缝纫的终点应超过第一圈起始点且距离不小于 10 mm。缝线与滤料边缘的距离 不小于 2 mm。 5.2.2 无机纤维滤袋的缝纫 5.2.2.1 无机纤维织造滤袋袋身的缝纫应采用筒形卷接,将滤料双交叠且交叠宽度不小于 15 mm,采 用针距 9.6 mm 三针六线双链缝。缝线与滤料边缘的距离不小于 3 mm,参见附录 C。 5.2.2.2 无机纤维织造滤袋的袋口、袋底的缝纫采用单针(缝两道,道距为 8~10 mm)或双针锁式缝, 重叠一次,第二圈缝纫的终点应超过第一圈起始点且距离不小于 10 mm。缝线与滤料边缘的距离不小 于 3 mm。 5.2.2.3 无机纤维非织造滤袋袋身的缝纫应采用筒形卷接,将滤料交叠且交叠宽度不小于 20 mm,采 用针距 9.6 mm 三针六线双链缝。缝线与滤料边缘的距离不小于 5 mm,参见附录 C。 5.2.2.4 无机纤维非织造滤袋的袋口、袋底的缝纫采用单针(缝两道,道距为 8~10 mm )或双针锁 式缝,重叠一次,第二圈缝纫的终点应超过第一圈起始点且距离不小于 10 mm。缝线与滤料边缘的距 离不小于 5 mm。 5.2.3 混合纤维滤袋的缝纫

  本标准规定了袋式除尘用滤袋的命名、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 存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袋式、电袋复合式除尘器用滤袋,不适合用于金属丝、陶瓷等刚性过滤元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交叠处尺寸、缝线与滤料边缘尺寸,所得测量值应符合 5.2.1 或 5.2.2 的要求。 6.2.3 检查所用缝线与缝线合格证及性能指标是否符合 5.2.6 的要求。如无法确认性能指标或用户要求 时,按 GB/T 3916 中的方法 A 对缝纫线 测量滤袋的粘合宽度,并按照 GB/T 3923.1 的要求测试粘合部位纬向断裂强力,其值不小于非粘 合部位纬向断裂强力。此项检验可用同种滤料采用同样热熔工艺的试样进行测试。 6.3.2 检验热熔粘合滤袋的袋口、袋底等处的缝纫,应符合 5.2.1.2 和 5.2.5 的规定。 6.4 防泄漏检验 6.4.1 将光源装置伸入滤袋内,通过目测检验针孔透光确认针孔已被封堵。 6.4.2 检查袋口已使用用户提供或经用户确认的花板或袋帽进行装配,并得到可靠固定和密封。 6.5 防腐蚀检验

  当使用由合成纤维和无机纤维混合的滤料缝制滤袋时,按滤料中主要纤维成分决定选择按 5.2.1 或 5.2.2 的要求缝制。 5.2.4 覆膜滤袋的缝纫

  按覆膜滤料的基材纤维决定选择按 5.2.1 或 5.2.2 的要求缝制。缝制过程中,每平方米滤料内允许有 两处小于 5 mm×5 mm 的膜破损或脱落,缝制完成后应使用硅胶对覆膜破损或脱落处进行修补处理。 5.2.5 防瘪环的缝纫

  5.2.6.2 应优先采用缝线穿过针孔后能自行膨胀而封堵针孔的缝线 用于合成纤维滤袋袋身筒形卷接的缝线 N,用于袋口、袋底等的缝线 N, 用于防瘪环的缝线 用于无机纤维滤袋袋身筒形卷接的缝线 N,用于袋口、袋底缝线 N,用 于防瘪环的缝线

  异形袋 abnormal shaped filter bag 形状特异的滤袋。如扁平形、梯形、腰鼓形、菱形、信封形、褶皱形等。 3.15 缝制配件 other filter bag components 直接缝制在滤袋上,与滤袋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的元件,如胀圈、防瘪环等。 3.16 胀圈 metal band 由金属弹性材料制成,缝在滤袋口,使滤袋与花板或袋帽固定和密封的环状元件。 3.17 防瘪环 anticollapse ring 由金属线材制成,缝在内滤式滤袋的袋身,使滤袋在清灰状态时保持粉尘沉降通道开放的圆环。 3.18 滤袋框架 bag frame 支撑滤袋,使之在过滤状态下保持袋内气体流动通道的部件,又称为袋笼或骨架。 3.19 花板 tube sheet 安装固定滤袋并使含尘气体与净化气体有效分隔的多孔板。 3.20 筒形卷接 tubing flat material 将长方形的滤料缝制或粘合成一个圆筒的加工过程。

  对有耐腐蚀要求的缝纫配件应留样或每批抽查 2 只,目测确认已按滤袋产品加工图规定的技术要求 使用耐腐蚀材料或采取防腐蚀措施。 6.6 弹性胀圈检验

  对滤袋袋口弹性胀圈应留样或每批抽查 2 只,确认胀圈材质、硬度、宽度和厚度符合要求,铆接牢 固可靠。 6.7 滤袋直径和长度偏差检验 6.7.1 滤袋直径偏差检验

  4.2 滤料的特殊处理、材质、加工方法、附加功能代号参见附录 A。 4.3 圆形滤袋尺寸表示为直径 Φ×长度 L,异形滤袋尺寸表示为周长 C×长度 L,示例如下。滤袋过滤面 积计算参见附录 B。

  在含有腐蚀性气体的工况中使用的滤袋,其胀圈、防瘪环等缝制配件应采用耐腐蚀材料或采取防腐 蚀措施。 5.6 滤袋袋口弹性胀圈 5.6.1 弹性胀圈应采用 301B,硬度 HV600±5,宽度 19~40 mm,厚度 0.4 mm±0.02 mm 的不锈带钢制 成。钢圈铆接应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的铆钉。 5.6.2 弹性胀圈宽度根据花板厚度、滤袋直径和滤料品种等因素确定。 5.7 滤袋直径和长度偏差 5.7.1 圆袋的尺寸应以直径(外径)和长度表示。直径偏差值应符合表 1 规定。长度偏差值应符合表 2 规定。 5.7.2 无机纤维滤袋如采用与滤袋框架紧密配合形式时,其滤袋应在与配套的滤袋框架实际直径和长度 核对合格后缝制。 5.7.3 异形袋的尺寸偏差值应符合滤袋产品加工图中规定的技术要求。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3916 纺织品 卷装纱 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CRE 法) GB/T 3923.1 纺织品 织造拉伸性能 第 1 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 T/CAEPI 21 袋式除尘用滤料技术要求 T/CAEPI 24 袋式除尘用超细面层滤料技术要求

  4.1 滤袋的命名由滤料特殊处理代号、材质代号、单重、加工方法代号、附加功能代号和滤袋的迎尘面

  热熔性合成纤维滤料在制袋时,其袋身筒形卷接可采用热熔方法粘合,粘合宽度不小于 10 mm。 粘合处纬向的断裂强力应不小于滤料纬向的断裂强力指标值。其袋口、袋底或防瘪环的缝制按 5.2.1.2 和 5.2.5 的要求做。 5.4 滤袋防泄漏措施 5.4.1 为防止滤袋的缝纫针孔产生泄漏,应在缝纫部分进行贴膜或涂胶处理。贴膜应使用透气膜,涂胶 应有效封堵针孔并不使滤袋局部变硬。涂胶部分不计入过滤面积,参见附录 B。 5.4.2 覆膜滤料如需采用贴膜或涂胶封堵针孔时,应先将缝制部分的覆膜去除。 5.4.3 滤袋袋口应与花板上下两侧和安装孔径三侧实现“U”式密封,参见附录 D。 5.5 滤袋防腐蚀措施

  冀ICP备2021014762号-2